长江日报记者刘克取 实习生王昱麟 通讯员彭欢华锋优配网
7月10日15:30,武汉市汉阳区玫瑰街一处树荫下,一阵持续的嗡嗡声打破了宁静。“我们正在用风机送风,井下空气差,下井前需要先抽半小时。”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分公司电缆运检二班技术员李欣然头戴安全帽,不一会儿蓝色工装就湿了一大片。
武汉近来持续高温晴热,电力负荷持续攀升。居民家中的空调不间断送出徐徐凉风,背后有无数电力工人在高温下守护这份清凉。10日,李欣然和带电检测专班技术员刘子孺共同对锅顶山变电站—米粮山变电站输电电缆线路(以下简称“锅米线”)其中一个接头进行带电检测。
锅米线是汉阳区米粮、仙山片区的电力“主动脉”,它的平稳运行能保障数万户居民、辖区大型企业工厂的用电需求。“电缆接头处封铅比较薄弱,当金属连接状态不佳时,就存在故障风险。”李欣然介绍,锅米线全长约3公里,每500米就有一个接头联结两根电缆,他们要对全线5个接头进行带电检测。
华锋优配网
李欣然(左)和刘子孺在井底对电缆接头进行带电检测。长江日报记者刘克取 摄
根据惯例,每年入夏前,电缆运检分公司会对全市110千伏和220千伏的高压线路进行普测,以保证用电安全。7月以来持续晴热,用电高峰出现,7月9日数据显示,锅米线最大载流470安,是最大电流承载量的80%,属于高负荷运转,需要格外关注。
井下空气质量达标后,李欣然和刘子孺系好安全带从井口探进去,一手提着检测设备、一手扶着梯子,缓缓向下。刘子孺介绍,当天的任务是对电缆接头“测体温”、测回流电阻,评判是否存在异常发热、回路电阻异常等“亚健康”状态。
井下作业并不容易:井下黑暗,只有井口处洒下的一点阳光;井下比地面更闷更热,如果说在阳光下皮肤被“烤”得疼,井内的湿热则是让人呼吸困难。两人蹲在接头处,一人操作设备,一人记录数值,配合默契,检测仪发出的嘀嘀声在巷道里格外清晰。
“数据有点波动,再测一次。”李欣然低声说。刘子孺点点头,抬手抹了把额头的汗,重新校准仪器。井下环境的逼仄和闷热,让每一次操作都比地面上多了几分艰难。
半小时后,两人从井中爬出,脸上带着笑,“没问题,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中!”李欣然摘下安全帽,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额前的碎发早已被汗水浸透,贴在皮肤上。刘子孺一边收拾设备,一边打趣:“再待一会儿,咱们都能蒸桑拿了。”
“正如班长所说,咱们流点汗,换千家万户的凉风,值得!”两人相视一笑,收拾好工具,快步走上小黄车,奔赴下一个接头点。
5月以来华锋优配网,通过带电检测专项行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分公司已成功发现并消除220千伏泉舵二回、110千伏岱潭泵线等多处电缆设备潜在风险隐患,保障了迎峰度夏期间武汉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熊猫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